韩俊到农民日报社:要求主动引导舆情热点

    2024-09-11 17:31:53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张雪

    9月11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来到农民日报社调研,对“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专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了五个“事关”的重要论断: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023年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

    农业农村部党组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大局考量,十分重视“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图片

    韩俊在上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两个多月以来,除了工作性日常性的调研会议以外,一方面是聚焦了农业科技人才教育这个主题,先后与四家高校、科研院所会谈交流;另一方面就是到农民日报社,聚焦“三农”新闻舆论工作这个主题,体现出干工作的思路、重点和节奏。

    韩俊十分重视信息政策的宣传解读,上任之初就召开政策通气会,就二轮土地延包、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等热点敏感问题,明确解释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为什么不能干,相当于在农业农村系统内部进行了一次宣讲和宣传,7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更是对一系列涉农政策讲透彻、讲明白。

    这次到农民日报社也满含深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

    农民日报社是19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之一,也是农业农村部党组机关报。进入全媒体时代,农民日报社按照“主力军挺进主战场”要求,在中国农网、农民日报客户端等自有平台以及第三方平台账号上全面发力,多篇报道实现亿级传播、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在涉农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任重道远,也箭在弦上,到农民日报社调研体现着农业农村部党组对深化改革的重视。

    同时,韩俊曾在“三农”政策研究部门工作多年,对《农民日报》很熟悉。

    图片

    《农民日报》创刊于1980年4月6日,创刊理念是给农民办一张“一个鸡蛋就能换”的报纸。40多年来深耕“三农”领域,成为干部群众领会“三农”政策的重要渠道、亿万农民获取“三农”信息的重要平台、社会各界了解“三农”发展的重要窗口。

    韩俊在会上肯定了《农民日报》“三农”第一报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下一步“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要聚焦“三农”重点部署,要着眼民生诉求,要及时回应和引导舆情热点。

    做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首先就要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韩俊回忆起2018年在中央农办工作期间,组织调研写作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浙江的形成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推动“三农”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系列调研报告,勉励“三农”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好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宣讲员。

    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韩俊再次提起在此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讲的一个故事:一位74岁老太太,通过托管服务耕种家里的6亩地,多赚了1000多块钱。勉励“三农”新闻工作者要把文件语言转化成群众语言,深入基层发掘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

    其次要聚焦“三农”重要工作、重点部署。

    一段时间以来,农业农村部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顶层设计、底线把控;宏观统筹、微观发力,就农村改革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肉牛奶牛产业发展问题、反腐败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和强调。

    能不能统一思想,决定着能不能统一认识;能不能统一认识,决定着能不能统一行动。

    如何将这些部署和要求宣传好,特别是通过数据比较、政策演变、实践案例等背景信息,通过大众化的解读、分析、评论,帮助“三农”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政策意图,更好地领会下一步工作要怎么干,这对“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来说,是职责,是压力,也是动力。

    再次是要着眼于民生诉求,反应基层一线农民的所思所想。

    农村基层中有很多具体细微,但又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比如农村改厕、返贫致贫等。“小事”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影响着农村基层稳定,影响着我们党的“三农”政策的落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三农”媒体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进入全媒体时代,以前限于通讯手段、交通方式等条件的制约,难以大范围收集到农民诉求,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话”。

    把麦克风交给农民、把镜头对准农民,让农民有舞台能自己说话,这也是媒体的任务。韩俊在调研中讲了一个故事,安徽省灵璧县一位叫李桂琴的农民,唱《我爱你中国》唱得非常好,省里就安排专家去指导她,又找乐队帮她上音乐会,最后还帮她联系演艺集团签约。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这就是幸福感。

    最后还要及时回应、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主动引导舆情热点。

    科学应对舆情是当前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涉农舆情,通常具有社会关注度高、承压能力弱、平息周期长、后续影响大等特点。

    但是,舆情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疑惑、担忧,甚至也有可能是误解、错会,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不良“自媒体”故意歪曲、造谣。

    科学应对舆情必须及时有效,决不能有“鸵鸟”心态,决不能任由舆情“烂尾”,决不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三农”媒体来说,要主动回应、正面解释;要调查事实、还原真相;要及时发声、权威解释;要研究规律,协同作战。

    在这次调研中,韩俊还多次点赞长虹卧波

    长虹卧波是农民日报社在今年7月初推出的新媒体专栏,对涉农重要会议、出台的重大政策,第一时间跟进解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

    (长虹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