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流言,网红桃就是好桃吗?

    2022-07-07 14:48:35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傅晓蕾

    早黄玉。

    水蜜桃。

    蟠桃。

    太阳能杀虫灯。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微型气象站。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目前,正是蜀地各种桃子陆续集中上市的甜蜜好时节,不少街头奶茶饮品店,应景地推出“玫瑰仙桃”“元气桃桃”等以桃子为主味的新式茶饮。

    令人不解的是,在部分网络短视频平台上,一种浑身伤痕累累、外皮布满纹路、看起来卖相不佳的“丑桃子”,被冠以“爆炸桃”新名,一度被卖到8元每斤的高价。这种桃子值得吃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桃选育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陈栋及其团队。

    关于网红桃 怪现象可真不少

    “这种桃子,并非某种新品种,而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环境因素产生的劣质果、淘汰果。”陈栋解释说,之所以桃子会“爆炸”,是因为生长时遭遇多雨天气,果肉细胞吸收过多水分而迅速生长膨大,但果皮的生长速度没有跟上,从而引得果子“自爆”。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桃子被视为残次果和废弃果,部分加工厂商会以低至几毛钱一斤的价格按筐收购,用于榨汁制酱等初级加工,部分种植户选择自留食用或是作为饲料使用。

    那这种果子为什么会成为网红水果、还卖出高价呢?从事桃育种及栽培近30年的龙泉驿区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管理人员谢仁斌分析,这是部分桃种植户为了减少次果带来的损失,利用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的营销活动。实际上,“伤痕累累”的桃子比普通桃子更易变质,并不推荐食用。

    除了“爆炸桃”,“樱桃桃”在网络短视频平台的走红,也离不开这样的“特殊”宣传。部分商家推出的所谓“樱桃桃”“纽扣桃”,果子仅有核桃大小,以樱桃等类比,实际上该类果子一方面受自身先天遗传因素的限制,导致果实呈现“迷你”形态,果实内在品质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受到各种生长条件限制,无法充分汲取养分茁壮生长,因而只能保持“迷你”形态。

    事实上,鲜有专家团队会专门培育有缺陷或过于小的桃子。

    站在龙泉驿区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区80亩蟠桃园里,谢仁斌向记者展示新品种蟠桃。比手掌大一整圈、散发浓郁桃香的蟠桃,在虫情监测站、土壤墒情传感器、微型气象站等数字农业设施“保镖”严格防护下,从纸袋中绽出诱人红色。陈栋介绍,科研育种行之不易,从种质资源评价鉴定、亲本选配组合、田间杂交、实验室胚挽救培养成苗,到选种圃多年抚育开花结果、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评价,初选出系列优系,再到小试、中试、登记……一套流程下来的时间,如将呱呱坠地的婴孩培养成大学 生 ,说 数 十 年 磨 一“桃”毫不过分。

    “追求分量足、体型美、味香甜、色艳丽,是大部分水果品种选育专家的 审 美 取 向 和 基 本 目标。一个品种最终走向市场,成为经典品种,实属不易。”谢仁斌摘下一个蟠桃,简单冲洗后送入口中。

    多彩川桃 让浪漫甜蜜不断

    四川是种桃大省,依托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的国家特色园艺作物品种资源圃和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共保存有1000多个桃品种资源,在龙泉桃硅谷科创园就有 100 多个品种。桃主产区之一的龙泉驿区,网友送外号“爱桃人士圣地”,足以看出四川桃子江湖名号有多响。

    以龙泉驿区、东部新区、简阳、金堂、青白江、天府新区、仁寿等为代表的龙泉山脉种植带,种植面积占全省“半壁江山”。5月上中旬,暑热尚在酝酿中,春蜜、春雪、紫玉等采摘品种抢先占有桃果市场;5月下旬到6月初,红玉、春美、早黄玉、早脆等品种来了;6月上中旬,被果农誉为“永不变软”的脆桃霞脆与同样适合电商销售的早脆登场亮相;7月中旬有霞晖8号、7月中下旬有晚湖景、8月上中旬有锦绣;除此之外,还有高品质的油桃、蟠桃、黄肉鲜食桃等,以及适合加工成罐头、桃干、桃脯的黄桃……

    在川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种植区,简阳晚白桃、充国香桃、蓬溪仙桃、大英早熟桃、昭化女皇贡桃 等 区 域 品 牌 特 色 明显。而在以会东、西昌、德昌、米易、攀枝花等为代表的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极)早熟桃子可实现2-5月就成熟;在西南 横 断 山 高 海 拔 区 域(极)晚熟桃子一直可以延续到 10-12 月成熟。“从攀西地区到龙泉山脉,从早熟到晚熟,一年中能产桃的季节从 2-3月,可以持续到 11-12月,几乎实现周年供应。”陈栋告诉记者,四川“桃文章”还大有可为。

    延伸阅读

    蟠桃熟了

    田间黑科技守护桃中“爱马仕”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肉厚汁多桃味浓的蟠桃非常娇弱,采摘时如果太用力,上面就会留下指印。”7月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长松村的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桃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里香气四溢,基地管理人员谢仁斌幽默地介绍,“王母娘娘爱吃的蟠桃大量成熟了。”

    保证这些蟠桃色香味俱全的,并非传说中的“仙家魔法”,而是实打实的田间高新黑科技。

    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脊式大棚,它们为蟠桃遮风挡雨,能够有效解决裂果、病害问题。和普通大棚不同,这个棚通风透气,甚至比大棚外更为凉快。

    再往园区深处走,能见到不少“小房子”一般的虫情监测站。它们能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实时采集病虫发生态势,通过网络技术集成后在终端界面实时显示,可自动化、智能化完成主要病虫害监测、处理和判断。

    不得不提的是园内布满的土壤墒情传感器,它们用于对土壤墒情的检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盐分、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令人惊讶的是,园区内还有微型气象站,选用高精度的数字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多种通信方式实现气象实时监测。

    这些农业物联网设备都通过专业配套的数据采集通讯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有了黑科技加持,园内蟠桃亩产达2000斤,批发25元/斤,亩产值高达5万元。”谢仁斌向广大爱桃人士喊话,欢迎大家都来品尝被称为桃中“爱马仕”的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