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红薯深加工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2022-12-09 10:49:3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傅晓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这几天都在清洗收获的红薯,用于制作淀粉,为后期加工片粉做准备。”12月1日,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长卿村种植大户蒲永洪的红薯基地里格外忙碌,他正在和工人们清洗红薯。
冬日里,梓潼县乃至周边地区的人们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一盘酸辣可口的片粉。在川人的食谱上,以红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苕皮、火锅粉等制品,正在为我省红薯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延伸产业链。未来,我省红薯深加工产业将如何高质量发展?
种植户探索深加工
梓潼片粉,被誉为当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三绝之一,有着百余年历史,主要是以红薯制成的优质淀粉为原料加工而成。蒲永洪介绍,他从事片粉加工已有10余年,往年,主要通过到周边收购红薯淀粉进行加工,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和渠道的压缩,他逐渐开始自己流转土地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将红薯生产为片粉销售延长了红薯种植的产业链,效益很可观。”在效益转化方面,蒲永洪算了一笔账,种1亩红薯的利润在2000元以上。
梓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龚雪芹介绍,当地甘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8万亩左右,其中淀粉薯占到90%以上,主要供给本地加工从业作坊加工,这些淀粉薯为当地10余家片粉加工从业作坊提供了优质的生产原材料。
预制菜带来新前景
“普遍是规模较小、布局过于分散的小作坊式生产格局,加工能力与甘薯种植大省不相匹配。”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省甘薯很大部分直接用作饲料和口粮,加工企业存在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等情况,加工品主要为粗淀粉、粉丝等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生产规模很小。
“全省红薯产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加工短板,很难找到一家实力强的红薯加工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产品加工处相关负责人说。
然而,随着预制菜风口渐起,全省有望在2025年达到产值1000亿元左右。这让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达60万吨,有着“西南地区红薯加工第一县”荣誉的资阳市安岳县以及全省的红薯加工企业看到了前景。
借风加速高质量发展
“安岳县红薯种植全覆盖,产量高,品质高。原材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四川薯霸食品有限公司秦洪果介绍,目前,全公司每年接近两个亿产值,生产的酸辣粉、火锅鲜粉、全薯鲜粉条等预制菜每年可消耗上万吨红薯。
与此同时,安岳县正在建设近期规划土地876亩,远期规划土地4500亩的红薯加工示范园,“我们正引导现有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提质增效入园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建成全国优质薯业加工集群。”安岳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邓洪说。
“借助预制菜的风口,通过优质企业带动引领,或将加速我省甘薯产业加工的高质量发展。”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蒋凡表示,我省甘薯加工起步较早,加工产品主要有甘薯淀粉、粉丝(条)、方便小食品、酒精、紫薯馒头等,目前年鲜薯加工量 300 多万吨,加工率在30%左右。包括小型农户粗淀粉加工与粗粉条加工、大中型企业精淀粉和食品加工以及食用酒精加工。
“近年来,绵阳、资阳、宜宾等地在以光友、益昌、薯霸等为代表的甘薯加工企业的带动下,甘薯加工势头较好。”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