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蔬菜种业注入强“芯”剂 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2023-01-05 10:20:56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傅晓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洪瑜 文/图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近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川北地区种业创新科技成果发布会上,数十种优质蔬菜品种集中亮相,让人眼花缭乱。
“这个是‘红贵族’莴笋,浅绿色中带着紫红,具备耐寒和高抗病性,农户们非常喜爱……”介绍起自家优势品种,参展人员兴致勃勃,与会嘉宾啧啧称赞。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大省,如何利用已有产业基础及优势、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四川的蔬菜制种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机遇?或许可从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蔬菜研究中心主任房超当天在发布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中,探寻一二。
遗憾
蔬菜种子企业不“冒尖”
要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种业是关键。当天,房超作了《四川蔬菜作物种业发展新优势》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即:3.2亿亩和2万亿元。“3.2亿亩和2万亿元就是指我国的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值。意味着中国以 10%的蔬菜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 40%的产值。同时,全国还有约1亿农民直接从事蔬菜生产。”
另一方面,我国还是全球最大蔬菜种子市场。2021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额度达到2.4亿美元,占农作物种子进口额的35.3%。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品种番茄等种子进口依赖度超过 90%。另外,目前我国经营蔬菜种子的持证企业有4108家,但与蔬菜种业相关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仅有10家,四川仅一家企业位列其中。作为品种创新的坚实力量,蔬菜种子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机遇
政策与产业“双向奔赴”
四川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环境多样,孕育了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蔬菜的13大类、105个种或变种、上千品种中,绝大部分在四川有栽培。其中莲藕、黄花菜、芦笋、葱姜蒜等特色蔬菜区域特点鲜明,彭州的大蒜、莴笋等蔬菜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双流牧马山和西充的“二荆条”辣椒已注册地标产品,已利用白丝条黄瓜资源培育出系列新品种,竹丝茄资源因抗病性突出已大面积推广种植。
“彭州大蒜、全兴种业的甘蓝、四川省农科院的无苦味黄瓜……这些品种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可见四川作为全国知名种业大省,具备资源、区域等方面优势。”房超说,基于优秀的实力,四川是许多蔬菜的次生类型形成中心和基因中心。以芥菜为例,其中有5个变种起源于四川,彭州大蒜、得荣县树椒还先后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政策上,我省早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将蔬菜作为“10 + 3”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还联合相关单位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四川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的目标,为我省蔬菜种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攻关
守护“家门口”的特色产业
“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市场占比高的国外品种类型的资源引进和评价利用研究。”房超说,“我们的蔬菜种质资源贮备相对丰富,但是番茄、菠菜等起源于国外的蔬菜资源的遗传基础极为狭窄,需要加强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大概经历了4个阶段,简称为育种 1.0、2.0、3.0 和 4.0。对标国外的育种技术,国际上已经逐渐步入智慧育种的4.0时代,而我国仍处于 2.0 到3.0的阶段,仍有大量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虽然在基因组测序方面,我国主导完成了黄瓜、西瓜等20余种主要蔬菜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并通过规模化重测序建立了蔬菜作物变异组数据库,奠定我国在蔬菜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种质资源库还不够丰富。房超列出了一组数据:美国农业部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达到9.6万份,本土资源占12%,国外资源占88%;而中国国家种质资源库有蔬菜资源3.8万份,但国外资源占比不足25%。
“我们应当建立和提升育种创新平台,建立企、研、学合理分工、紧密合作的蔬菜育种创新体系,推动育种技术由2.0向4.0跨越。”房超解释,育种技术4.0更像是一个“大联合”,这是一种组织性更强、配合更紧密、新技术应用更加综合的育种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推动良种选育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功能化。“目前我国蔬菜基因组学研究领跑全球,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紧跟国际前沿,加快建立和提升育种创新平台将大幅提高育种效率。”房超还说,优异蔬菜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同样不能落下,也要抓好关键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多管齐下”推动我省蔬菜种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