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个一亩田”,茂县打造出高原上的“天府粮仓”
2023-07-13 19:10:28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张雪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勇
7月13日,午后的赤不苏河谷,蓝天白云,日照充足,湍急的岷江水奔流不息。
在这个耕地少、产量小、产值低的川西高山峡谷,如何确保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增收?
记者了解到,茂县赤不苏镇采用“果蔬套种”和“粮经复合”的种植模式,大力推进“三个一亩田”(套种)模式,不仅稳住了粮食,更让当地老百姓年收入翻了番。
这是位于川西高原的茂县,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进程中的一个生动实践。
果蔬套种 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村山高地窄,以前种青稞、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加上养殖,一年就七八千元收入。”54岁的赤不苏村村民王明未曾想到还能通过复合种植模式增产增收。
去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成龙的鼓励和引导下,他种了2亩瑞雪苹果,根据时令在苹果树下套种青稞、玉米和莴笋等,加上养猪、园区务工和发展民宿,如今可实现4万多元的收入。
“我们这里高山峡谷,是典型空壳村,全是老人在家。通过引进企业,流转土地、复合种植模式等方式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全村老百姓亩均年收2.5万元左右。这种模式不仅装满了老百姓的‘粮仓’,也鼓了他们的‘腰包’。”赤不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晨洋说。
2022年,茂县在赤不苏村率先推出“一亩稳定粮、一亩高产果、一亩增收菜”的“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将一块地“掰成三块种”,年平均亩产值从过去的1.3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5万元,实现了增粮、增产、增效益的目标。
园区引领 建设“天府粮仓”
在村子靠近岷江一侧,“茂县赤不苏河谷茂汶苹果现代农业园区”的牌子十分醒目。园区内苹果套种大豆和玉米,长势喜人,滴灌技术、种养循环农业在这里运用已经成熟。罗晨洋说,“通过建设赤不苏河谷现代农业园区,在高半山建生猪养殖场,在低半山种植果蔬、粮食,镇里在这里大力发展种养循环产业。
近年来,茂县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精心打造特色果蔬万亩示范区5个、核心示范基地28个,培育地理标志认证产品3个、绿色食品24个,已建成省级园区1个(茂县李子苹果现代农业园区),州级园区3个(茂县“羌脆李”农旅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赤不苏河谷粮果现代农业园区、茂县三龙富锶果蔬现代农业园区)、县级园区2个(土门粮油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茂县大红袍花椒+李子现代农业园区)。
茂县科农局副局长高姝介绍,茂县全县耕地总面积58695亩,平均每个家庭拥有土地不足2亩,按一年一季种植计算,一亩蔬菜或水果年收入约1万元,一个家庭年均收入2万元。
茂县科农局局长万力基算了一笔账,通过推行“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把一块地“掰成三块种”,因地制宜、因时因季多轮套种粮食、果蔬,以每季度耕作1亩为单元计算,全县农业产值提高了2倍左右,既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又保障了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
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茂县将基本实现“三个一亩”模式全县农户全覆盖。届时,全县将建成标准农田7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04元,建设好高原地区,建设高半山生态粮食区,为“天府粮仓”建设做出茂县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