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川蜀古驿道 百年来邮政这样服务乡村振兴

    2023-11-17 16:38:2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陈泳秀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视频

    成渝古驿道始于汉,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东起重庆朝天驿,沿途经过如今重庆的渝中、沙坪坝、九龙坡、璧山、永川、大足、荣昌,通往四川的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龙泉驿,最后到达成都,全长约1080里(共有13个驿站,“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千百年来,成渝古驿道孕育出瑰丽的巴蜀画卷。

    11月初,四川农村日报记者重走成渝古驿道四川段,选取成都、资阳、内江点位,看百年来邮政如何改革发展、服务地方,为乡村振兴助力。

    记忆中的老邮电大楼。四川邮政供图

    ▊古驿坐标:成都市暑袜街老邮局

    邮政故事:“咖啡”“文创”“电商”与年轻“打成一片” 老邮局碰撞新业态

    “汉起,专管养蚕织布的锦官们南来北往居住的客栈在成都应运而生,留下规模宏大的锦官驿。明清,往来成渝间唯一一条陆路要道东大路成型,锦官驿成为古驿道上东出成都的第一站。”暑袜街邮政支局长于红告诉记者。

    1901年,“大清邮政成都分局”在成都市暑袜街成立,“锦官驿”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访客在暑袜街口看见的巴洛克式风格的邮电局大楼重建于1937年,全称西川邮政管理局新楼。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15日,成立成都市邮政局。市民往来不断,办理邮寄快递业务和储蓄业务。重走古驿道之旅便从这里开始。

    岁月更迭,几度易名,曾经的古墙、古树、古邮局等都得以保留存续。邮政人新兴业态植入其中,融入现代文创元素和全新生活方式,形成新的传承。一街相对,正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熊猫邮局——全球首个以熊猫为主题的邮局。

    远看外墙,“明星”熊猫和花的卡通形象占据较大版幅,引得多人打卡合照;走进店内,咖啡香气盈满鼻腔。游客或仔细挑选心仪的文创周边产品,或择一安静桌角手写信件、明信片。在这里熊猫文化、川蜀文化和百年邮政文化实现有机结合。

    顺着街道一拐百米,又是新建的成都邮政直播基地。简阳羊肉汤、眉山柑橘、都江堰猕猴桃、攀枝花芒果……一件件“资格”川货,从直播间“跳”向天南海北。锦江邮政直播作为全市第一个抖音粉丝量突破百万的邮政直播号,两年多来,累计获赞超190万条,销售产品超150万件,销售额突破2亿元。

    四川邮政积极发展直播电商新业态。

    ▊古驿坐标:简阳城区北部石桥街道、中国邮政成都天府机场邮件处理中心

    邮政故事:沱江河畔家书寄乡愁 打造成渝新枢纽

    翻看史料,东大路古驿道成都至简阳路段,全长约70公里,分成中线、北支线和南支线3条道路。中线由成都锦官驿过龙泉驿至简州(今简阳市)阳安驿。阳安驿设在旧时简州县衙(今简阳市马号街附近)。

    “年轻人很难想象这里曾多么热闹。”当记者问起阳安驿,70岁的老石桥人曾远明陷入回忆。那是水路与马路的繁华时代,沱江河畔,漕运码头挤满船只,往来成渝的人交易着盐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邮政网点在这处商贸重镇布局后,成为成渝必经之路上传递乡愁的重要枢纽。“小时候写信寄给在成都的姑妈,请她回来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父母汇钱回来也会拿着汇款单来邮局取钱。”62岁的当地老人陈帮中回忆道,从他有记忆开始,镇上就有邮局。“现在我们也常到邮政网点,存钱寄递、办理业务非常方便。”

    百里外,中国邮政成都天府机场邮件处理中心灯火通明。卸载区,来自市州的邮车一字排开,车门打开后,智能分拣设备的传输系统与车厢完美对接,传输皮带机两侧各站一名卸载工人,将车厢中的快递转运至传输皮带机,经其导入矩阵智能分拣设备,并在OBR自动识别设备的指引下,去向各自的目标装货口。

    “双十一”期间的包裹潮。

    如果按照满产状态来算,处理中心每小时处理快递8.4万袋(件),日处理快递168万袋(件)。该中心发挥物流集散枢纽效应,增强邮政航空物流服务属地开放型经济的能力。

    ▊古驿坐标: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

    邮政故事:打通“最后一公里” 包裹幸福进万家

    在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振书村快邮驿站,工作人员王英手脚麻利地将明天要投送的快递分门别类:“我对周围的居民情况都比较了解,家里是老人、有残疾人的话,我们都会送货上门。”

    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振书村快邮驿站,工作人员王英(左)处理寄递业务。

    村民戴阿姨取走包裹又寄出一个:“女儿在乐山培训学习,我给她寄点土鸡蛋和一床被套。”戴阿姨今天取的两个包裹,也是女儿从网上给家里买的必需品。在她看来,快邮驿站就像是“交换幸福的驿站”一般。

    南津邮政支局和振书村各个快邮驿站之于当地村民,承担着邮件寄递的重要作用。一如始建于元朝、明清时成都至重庆转送文书五大站之一的南津驿,曾经发挥的作用。斗转星移,驿站的形态不停变化,不变的是邮政人传递幸福的初心。

    2020年,资阳成为全国首批15个快递进村试点市之一。2021年,资阳市邮政分公司开展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大会战,解决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2022年,邮快合作同仓共配项目在雁江区的快邮合作示范产业园启运。

    “作为三级物流体系中的二级物流运营中心,我们在收到一级处理中心发来的快递后,经过分拣作业,再把它们送至各三级物流站点。”资阳市雁江区邮政分公司南津片区区域经理吴麒麟介绍,目前南津镇上共有13个村级站点。

    一辆邮车带着戴阿姨的包裹来到资阳市快邮合作示范产业园。这里是资阳邮政三级物流体系的第一级,以快件分拣作业、快速转运功能为核心,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为补充。目前,产业园日均处理进出口各类快递邮件约8万件,邮件转运至各邮政农村网点,实现快递进村。

    从“人、车、马”传书,到“二八大杠”“摩托车”送信,再到如今农产品触“网”触“电”、包裹横跨“海、陆、空”,在百年文化与新兴时代的碰撞中,人们用邮场景不断改变,邮政力量对川蜀乡村发展的服务成效及推动举措也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