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蒜薹的“香与辛”
2024-03-18 21:42:42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张雪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这个蒜薹品种好,长势好,早熟性也好。”3月16日上午,彭州大蒜种植户沈友田走进蒜薹示范田,比较着不同品种,寻找其中“商机”。
这是位于成都市彭州市濛阳镇蔬菜工程技术中心的蔬菜基地,数十个大蒜新品种正盎然生长,长势一目了然。
当前,继汉源蒜薹后,成都平原蒜薹正陆续上市。这一具有特殊香辛味的时蔬,广受市民喜爱,今年初迎来30元/斤以上的“开门红”行情,时下仍维持在每斤6-9元的高位。与此同时,专用品种少且老化、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仍在掣肘四川蒜薹产业发展。
蒜薹这一四川优势特色产业,正让沈友田们品尝着它的“香与辛”。
工人正在收蒜薹。
蒜薹早上市价格“真香”
沈友田是隆丰街道玉皇村的大蒜种植户,前几天刚卖完地里的蒜薹。“今年行情不错,均价8元/斤上下,有人在春节期间卖到30多元/斤。”他告诉记者,蒜薹早上市很重要。
当天,一场大蒜品种改良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在这里举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邀请了省市相关专家,开展大蒜新品种现场测产。
现场,分别对苗用品种“川蒜1号”“川蒜2号”的蒜苗亩产量,以及薹用品种“川蒜3号”的蒜薹产量进行测产。其中,川蒜1号、 2号蒜苗亩量产分别为 4468.9公斤、 3509.76公斤,川蒜3号蒜薹亩产量为 508.26公斤。专家组认为,川蒜1号和川蒜2号两个品种抗紫斑病性强,川蒜3号比对照品种“二水早”提早6天抽薹。
观摩会现场。
测产现场来了不少大蒜种植户,从其他种植户口中,记者印证了沈友田的说法——今年蒜薹的行情较好,早上市普遍价高。“春节期间上市的蒜薹,卖价最高达到每斤30至40元,2月份每斤10几元,再到近几天的每斤6到9元。”
彭州是蒜薹主产区。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先林介绍:“一般来说薹用大蒜品种亩产‘双千斤’,即蒜薹1000斤、蒜头1000斤。收完蒜薹后,再过两周左右还能再收一季蒜头。今年蒜薹市场行情好,种植户都赚到了钱。”
在示范地里,川蒜1号、2号、3号和4号等新品种,以及S1861等十几个用编号命名的品种,处于不同生育期,有的处于苗期,有的刚抽出头批蒜薹,有的已抽出第二批蒜薹。沈友田对两个品种很感兴趣,“‘川蒜3号’和‘S1861’这两个品种早熟性很好。”
数十个蒜薹品种同田展示。
“这些是近年来我们从省内外收集引进的优异地方品种,对它们进行种质资源保护、筛选和利用,以创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早熟丰产型优良品种。”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四川省收集了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150余份,创制了高大蒜素、高抗性大蒜种质材料10余份,育成了川蒜1、2、3、4号4个新品种。
据了解,四川省是全国重要的蒜种和蒜薹供应基地,产业地位突出。“大蒜是四川的优势种质资源,主栽品种‘红七星’‘温江大蒜’‘二水早’等是云南独头蒜、早蒜薹生产的主要种源,占云南总用种量90%以上。四川每年还向河南、江苏、湖北等省提供70%以上的早熟蒜薹种源。”常伟介绍道。
亟待机械化采收解“辛劳”
在示范地,川蒜3号设置了机械播种与人工播种的对照试验。李志告诉记者,机械播种产量比人工播种产量高出80多公斤,且成本较人工节约400元左右。“人工播种一亩地需要600元左右,而机械化播种只要200元。”
工人正在拔蒜苗。
近年来,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开展了成都平原大蒜机械化拨种、播种等技术为核心,形成了“大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这项技术被推荐为四川省2024年度农业主推技术。
与北方大规模种植不同,四川省大蒜以散户种植为主。常伟指出,主要瓶颈是大蒜种植环节中机械化水平过低。“蒜薹抽薹后要适时采收,以避免根部纤维化。但我省基本上依赖人工收蒜薹,效率低、人工贵,大规模种植的风险较高。”
前段时间隆丰街道组织了一场打蒜薹比赛。“我们都是人工打蒜薹,打蒜薹很考验手艺,一般的话一个人一天能打100多斤。”沈友田说,除了要打得快,还要不伤害到大蒜下一阶段的生长。
打蒜薹的专用工具。
“北方大蒜产区在推行机械化收割蒜薹,这样对蒜头的发育会有影响,目前不适合我省大蒜种植。”常伟说,人工打蒜薹不会完全破坏蒜苗地上部分,残留的蒜苗还能继续为蒜头老化提供营养。实现大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采收或是突破点之一。
此外,“近年来,种植户普遍反映大蒜白腐病危害严重,研究该病害致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也会是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李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