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乡村建设为“笔”,金川绘出宜居宜业乡村美景图
2024-03-24 10:44:4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张雪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普 胡君
“以前我们挑着担子,坐车去城里卖梨。现在城里人坐车进村赏花、采摘、来农家乐,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3月23日,由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阿坝州新闻传媒中心承办、金川县委宣传部协办的“行阿坝·城乡融合看金川”大型新闻采访行动走进金川。在该县咯尔乡金江村,农家乐老板朱学英正乐呵呵地接待着一拨拨客人。
金川位于阿坝西南部,被誉为“云上新江南·醉美梨花源”,其“雪梨花景观”“红叶景观”双双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景观,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两项桂冠的“中国美丽田园”目的地。近年来,该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照“抓点示范、串点连线、连线成片、连片推动”的思路,坚持在“规划、资源、环境、要素”上下功夫,抓紧抓实“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乡村建设任务,努力探索具有金川特色的乡村连片建设、城乡融合共兴新路子、亮点子、好牌子,全力推进金川县建设和谐绿色、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宜居城市。
突出布局美 科学规划实施
从一条老街起步,这座位于阿坝州西南缘的县城,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并不容易。
该县政协退休干部丁德安回忆说,金川县城过去十分简陋,只有零星散落的几座低矮楼房,一座钢筋水泥吊桥横跨大渡河,一条大街和一条后街(公路)饱经风霜,更别提农村人居环境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跟随波澜壮阔的发展步伐,该县破解了基础不佳、交通不便、设施滞后等一系列难题,城乡建设不断提速。
迈进新时代,金川县按照“规划同筹、业态同建、交通同网、环境同治、服务同标、市场同体、发展同步”理念,紧密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村片区划分中心村建设、“一主两核三带”发展布局,围绕“五美乡村”建设标准,聚焦“三乡一镇”资源相似、产业相近、地域相连实际,将庆宁村等11个村纳入“五美乡村”“重点帮扶村”范围,高效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2.77亿元,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其他等4类142个项目,聚力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形成美丽乡村网状格局。
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一座座美丽乡村拔地而起。
“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人士,他们有效结合了金川特色,并把‘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金川的规划设计全过程。”金川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祥全介绍,根据2023年—2027年金川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全县将因地制宜分为世外梨园田园综合体、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生态田园现代农业区,产业格局形成一区一特色。
突出产业美 精心培育业态
路上山、田成格、渠成网……走进金川县梨现代农业园区,一幅“云上新江南,醉美梨花源”的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按照农旅融合的建设思路,自2017年全面启动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62亿元。覆盖金川县沙耳乡、庆宁乡、咯尔乡、勒乌镇,总占地面积1.2万亩。其中,位于金川县勒乌镇金马坪村的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1298亩。
放大“一果”效益远远不够,还要将梨树的“一花一叶”效能提质。金川先后培育了雪梨深加工龙头企业6家,研发制作雪梨膏、雪梨糖、雪梨饮品、雪梨烘烤片、雪梨酒等制品,培育创立了“金川雪梨膏”区域公共品牌。同时,金川的“雪梨经济”已向旅游观光、民俗文化拓展,围绕金川雪梨,举办了“梨花节”“雪梨采摘节”等活动。
“梨”产业的发展只是金川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高质量推进观音村、安宁村、金马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安宁甘牛、庆宁团结等29个“一乡一点”比学赶超、互学互促,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
突出环境美 纵深推进整治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旱厕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干净整洁……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如今的金川县卡拉脚乡二普鲁村,环境干净整洁。但在以前,随处乱排的牲畜粪便给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不小挑战。
为此,该村党支部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前我们并不太重视生活环境卫生,现在外出放牧,都会自发携带铲子,及时处理粪便。”村民仁真说。
二普鲁村的变化,得益于金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该县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及三年推进方案,重点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和美化农村生态环境为抓手,投入2000万元,新建勒乌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9个乡镇16个村实现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片区处理”;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庆宁等7个乡(镇)、复兴等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观音桥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加快推进,380户农厕改造全面完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的完美蜕变。
“我们村上大多都在自家庭院里搭建兽舍,村里养殖污水横流、牲畜粪堆积。后来,在村干部的规划和引导下修建了净化池,污水经处理后,我们可以用来种菜种花。整治了村容村貌,也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莫莫扎村村民刘佳慧说。
突出生活美 强化基础建设
“以前,我们要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公路,生活用品和物资基本靠马匹驮运。村里的蔬菜水果也很难运出去,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松坪村村民杨大叔对通村路未建成以前的场景记忆犹新。
松坪村位于金川县庆宁乡,距县城17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平均海拔2800米,全村共79户306人。
为了给居住在高半山的群众打通一条发展路、致富路,该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013年顺利建成松坪村对外通道,现在乡村客运“小黄车”也能开进村里,群众出行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左右,村里的蔬菜、水果也打开了销路。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不仅是松坪村,如今,金川县先后完成 226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以国省为干线、县乡为骨架、村组为支脉的四纵四横七连的公路网络,公路通乡率、通村率、畅通率实现3个100%,便捷的交通随之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提速器”。
近年来,金川县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水网维修养护、电网升级改造、路网提档升级、“智慧金川”高速信息网建设等,让一份份民生问题清单蝶变为民生成绩单,不断将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突出风尚美 倡导乡风文明
三月的咯尔乡草木蔓发。走进该乡德胜村,一个大大的“德”字映入眼帘,这是该村面向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其治村理念——“以德为胜”。
德胜村原名“得胜村”,源于乾隆战金川时。兵将战后留守此处,与当地民众融合,形成诚信、孝善、和睦的民风。因崇德的愿望,村名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德胜村”。
据介绍,农闲之余,村里的孝德讲堂会邀请老党员、孝子等讲述“孝善和俭”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尽孝行善,如何通过自我奋斗改变命运,如何教育子女获得人生幸福、家庭和谐。不仅如此,德胜村的德胜赋碑、二十四孝图、百德墙、德胜亭也是德胜村人的“精神财富”。
风气好了,村上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近年来,全村大力发展农业基地,成为金川县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德胜村的故事,是金川县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大力弘扬“孝善和俭”传统文化,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深挖安宁古镇老街人文、甘牛美丽乡村等优势资源,聚力将咯尔乡打造为乡风文明示范乡、将沙耳乡打造为基层治理示范乡、将庆宁乡打造为党建引领示范乡,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活动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