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春花枇杷,培育优良品种,谋枇杷“增量”石棉有妙招

    2024-05-11 16:29:21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傅晓蕾

    5月,石棉县5.1万亩枇杷迎来销售旺季。在当地的水果市场、路边摊位,到处都能看到黄澄澄的枇杷。“估计今年枇杷产量约3万吨,同比增长10%,产值约8.35亿元,优果比例增加12%左右,销售期要持续到7月中旬。”石棉县第六批科技特派员、枇杷组组长徐元军介绍,除气候等有利因素外,今年石棉县枇杷实现“增量”,得益于技术等方面的新突破。

    品种升级 筛选步伐不停

    在石棉县丰乐乡,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枇杷大观园”的枇杷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这里是枇杷新品种的试验地。

    此前经过20多年培育,石棉县筛选出了最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单株“大五星”枇杷,这是目前国内最优质晚熟鲜食枇杷品种之一,但新品种的筛选培育仍未停止。

    “经过去年的试验,今年我们的春花枇杷开始大量出果,即将流入市场。”枇杷种植户官银军指着不远处挂满未成熟枇杷的果树说。虽然经过疏果,每个枝头上仍有15个到20个枇杷果。

    石棉枇杷多生长在海拔1200米至1600米区域,冬季是枇杷的开花季,冻害造成的枇杷成果损耗率在10%至80%之间。近年来,基地与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合作,将石棉本土枇杷与位于热带的南亚枇杷杂交,将枇杷花期延迟到春季,降低了冻害带来的成果损耗率,保证产量,果实也比传统枇杷晚熟45天左右,实现错峰上市。

    “基地会把试验好的优良新品种免费推广给农户。”徐元军说,目前基地内有120多种枇杷,备案的本土枇杷种类有7种,包括目前石棉县大量种植的果真好1号、果真好2号等。当前石棉还在研究春花枇杷二代和三代,力求口感更好、甜味和果味更浓郁。

    此外,石棉还引进福建等沿海地区的枇杷与四川枇杷杂交,杂交出的枇杷果比四川枇杷果卖相更好,呈现出像凤梨一样的黄白色,被研究者称为“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未来有望走入市场。

    模式升级 种养循环探路

    除了探索品种迭代,提升枇杷成果率和优果率,石棉还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优化种植模式,助力枇杷增收。

    随着新一季枇杷的开秤上市,石棉县146家枇杷电商也忙了起来。目前,全县7个乡镇低山河谷区科技示范片的枇杷已陆续售出优质枇杷550吨。其中,“互联网+”电商销售4.5吨,实现销售收入1050万元。“一批果子下树,往往是我在朋友圈里一发消息,就被抢购一空。”石棉枇杷种植户欧志敏说。

    今年9月,占地约281亩的石棉县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有望投用,实现“生猪+果蔬”等绿色循环,粪污零排放。养殖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柳壹镪介绍,基地将把生猪的粪便通过固液分离、菌床微生物发酵处理、加入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等近10道工序,实现年生产5万吨有机肥,用于蔬果种植领域的土壤改良和种苗培育,为枇杷等蔬果增产提供帮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雅安观察 黄刚 廖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