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女作家让故事回归乡土
2025-01-08 15:42:4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傅晓蕾
卢树盈举办读书会。 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涵
冬日的暖阳,洒满小小的院落。近日,在围炉煮茶的惬意氛围中,蒲江县农民女作家卢树盈开办的公益写作课又一次如期举行。这次课以“自然与生活”为主题,吸引了当地20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上课。这样的公益课,她2024年一年就办了20多场。
48岁的卢树盈,是该县甘溪镇箭塔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虽然仅有小学文化,但她深耕故事写作16年。2024年年初,她凭借自己汇编的《箭塔村故事集》一书,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而今,她不仅坚持创作,还在乡间开办公益写作班、读书会……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一己之力。
根植乡村沃土,深耕民间文学
“我是雅安人,20多年前嫁到箭塔村,长期以销售水果为生。”卢树盈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过往。
少时,因家庭变故,她只读到初一就无奈退学,但对文学的热爱从未熄灭。多年来,她读过上千本书,如今她家里更是藏书丰富,多达2000余册。“有些书是旧书摊上淘来的,有些是从亲戚家借来的。”卢树盈最喜欢的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她觉得莫泊桑的文字非常质朴,但讲的故事却让人难忘。
2008年,卢树盈不顾家人反对买了一台电脑,通过敲击键盘记录农村生活,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那时,她依然早出晚归卖水果,但只要有时间,就会读书,学习写作技巧,“每天早上5点摆摊,下午4点收摊,回家做好晚饭,一切收拾妥当,就在电脑前写故事。”卢树盈回忆说。
3年时间,在一百多万字废稿的基础上,卢树盈终于在《百家故事》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她一直坚持创作,2018年,她写的故事《送你一把草》被提名该年度“中国好故事”;2019年,她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界2019春节大联欢。
卢树盈所在的箭塔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现存汉代古墓、唐代佛塔、宋代冶铁遗址、清代酒坊遗址等古迹。2024年,让她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箭塔村故事集》,就是其扎根农村生活,发掘本土资源,历时十余年创作的作品。
立足本土文化,卢树盈还收集、创作了《蛮塔子传说》《比丑招亲》《叶儿粑传奇》等作品。近年来,跟随网络小说的潮流,她还创作过八部网络小说,共发表400多万字,其中有300多万字和天府文化、千年古县蒲江有关。“民间文学是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收集和保护,如果不这样做,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卢树盈说。
振兴乡村文化,带动更多人讲故事
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吹响,卢树盈也从一名普通作家,化身为箭塔村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践行者。
她在村里临溪河畔修建了“卢树盈乡村作家工作室”,开放读书大厅、开展公益课、组建箭塔读书会,带领当地村民一起学习。“对于村民们来说,丰富精神生活是很重要的。我就想开展写作公益课,让大家能够学到知识,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乡土文化。”卢树盈说起自己的初衷。
在工作室,她常态化免费开展各类公益课程,内容涵盖了写作技巧、写作指导、童话故事绘本、参与式戏剧、家风家教课堂、讲故事比赛、爱祖国主题教育等,参与上课的既有孩童,也有成人。箭塔村村民杨琪是公益课的常客,他说:“卢老师讲的课程与别人不同,除了传统的教学,还有新颖的小游戏、原创小剧本,让大家进行参与式戏剧体验,寓教于乐,让我们增长很多文学知识,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箭塔文化。”当谈到上公益课带来的意义,56岁的箭塔村村民李梅也表示:“以前村里没啥文化活动,大家聚在一起除了闲聊就是打牌。现在有了公益课,孩子们玩得开心,也学到了东西。通过挖掘箭塔村的本土故事,我们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大家都觉得村子更有凝聚力了。”
2024年,卢树盈还筹办了第一届“书香箭塔”童话故事绘本大赛和“爱家乡趣问趣答”活动,“我希望以此为平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和展示更多有天赋的故事创作者,让村庄充满童话故事的色彩。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写作水平,享受创作的乐趣。”
据悉,卢树盈工作室曾荣获中国民协故事专委会授予四川省唯一“故事之家”称号。冬日阳光洒下,工作室熠熠生辉。卢树盈眼中满是憧憬,她坚定地说:“我想带动更多的人写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让故事来自民间、回归乡土,将天府文化发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