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改造+智慧升级,双轮驱动东坡区灌区现代化转型

    2025-03-27 15:29:15  来源:  编辑:彭永生

    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构建节水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推进智慧灌区数字化转型等创新实践,不仅成功破解了农业用水效率低的难题,更在灌区精细化管理、节水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探索出具有示范意义的“东坡模式”。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增强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共赢发展格局。

    3月26日,笔者在东坡区蟆颐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现场看到,蟆颐堰灌区已完成通水,站在新升级的巡渠路上,只见渠道内水流平稳充沛,两岸新建的生态护坡与现代化量水设施交相辉映,清澈的渠水如动脉般注入蜿蜒的干支渠道。

    “目前我们蟆颐堰水下作业部分已经完成,正在加紧对水上作业施工,主要是巡渠路的护栏的安装,还有包括信息化部分。3月19日开水以来,渠道运行正常,满足了灌区水稻种植户的用水需求。”蟆颐堰水利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艳红说。

    据了解,蟆颐堰灌区幅员面积83.92平方公里,设计灌面8.5万亩,实际灌面为6.91万亩,覆盖崇礼、永寿、复兴、高台4镇27个村,受益人口8.35万人。整个改造项目总投资10844.26万元,项目全面完工后,将改善灌面6.91万亩,治涝面积0.80万亩,年粮食增产量673万公斤,增产值2351万元,平均亩增产量97公斤/亩,平均亩增产值340元/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至0.65,年节水量为427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位于东坡区崇礼镇的东风支渠灌区金花支渠改造工程目前同样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水下主体结构已全面收官,配套附属设施完成过半建设。并且进行了两轮输水工作,为项目建成后第二次全流程压力测试,既是对渠道防渗性能、结构强度的“体检”,更通过优化输水路径将灌溉周期压缩至改造前的三分之二,实现节水增效的双重目标,彻底破解了山区农田“望水兴叹”的灌溉困局和尾端农户用水难得问题。

    东坡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 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春灌工作,将按照春灌班期表进行调度,协调好骨干渠道和支渠的用水,更好地服务与灌区群众。同时将持续推进灌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统筹水资源调度,确保全年农业用水安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