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技术碰撞,四川草莓产业破局基质栽培
2025-07-03 15:17: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张雪
□张柯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草莓被誉为水果皇后,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莓种植也是农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四川草莓种植遍及所有市州,实现周年生产,总面积约13万亩。但主栽品种种性退化、病毒感染严重、优质种苗缺乏、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7月1日,以“从日韩到四川的草莓种植—基质栽培技术”为主题,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和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中日韩草莓基质栽培技术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近百名来自科研院校、推广部门和草莓种植的代表,共享了这场草莓先进技术交流的盛宴。
交流会现场。
全球草莓发展趋势:种苗脱毒+基质栽培
“中国草莓产业有句行话叫苗好七成收,在韩国研究发现苗好最高可占八成。”四川草莓产业首席专家、省农科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李亚丽博士一语中的。
为了从源头上培育出不带病毒的好苗,李亚丽介绍,首先要对种苗进行脱毒,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就是在显微镜下分离培育品种新生匍匐茎茎尖0.2—0.5毫米的无病毒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快速扩繁,然后进行基质育苗,再进行基质栽培,这样育苗和栽培方式,已经被日本、韩国等全面采用,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已成为全球草莓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会代表现场考察脱毒草莓苗长势情况。
“在日本,育苗公司要对脱毒苗进行严格的试栽检测,配合天敌防治和种植环境调节、在防病节点用生物农药做好预防,有的公司已经实现全年不打化学农药,生产的草莓安全优质受到各国高端消费群体的欢迎。”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柯行林研究员介绍了日本草莓种植最新动态。
柯行林介绍,由于原则上种子一般没有病毒和病害,也易进行灭菌处理,现在日本草莓育种的前沿是研究种子繁殖性草莓,千叶大学在2008年就开发出了“千叶F-1”,现在最流行的品种是“四星”,口感好、含糖量高,香气浓郁,根据日本种苗法仅限日本种植,每粒种子售价是35日元。
简阳市乐甜家庭农场采用基质栽培脱毒草莓,有效解决了传统土传病害问题,产品安全优质自带流量,成为体验草莓采摘、研学的打卡点,获评简阳乡村振兴典范。
四川草莓发展建议:绿色防控+差异发展
在温江区寿安镇的中国·西南草莓脱毒基质苗繁育中心,茁壮成长的脱毒草莓苗让东部新区石板凳镇观音村六组种植大户吴平原兴奋不已,“这几天正在高温闷棚杀菌,准备8月下旬移栽,计划买些母苗、生产苗回去试试。为了买到好苗子,我们一般去省外订苗。”
“草莓种植大有可为,四川已实现周年生产,在低海拔的平原丘陵生产‘冬春草莓’,在高原生产‘夏秋草莓’。”省农科院副院长丁明忠对四川草莓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脱毒基质培育的草莓苗长势健旺。
在丁明忠看来,要解决草莓产业发展的痛点,必须依靠科学,针对草莓土传病害严重的情况,选育抗性强、有特色(比如含花青素、牛奶味等)的新品种,做好有效防病的基质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在提升品质和产量上下功夫,同时管理上积极做好绿色防控,让草莓更安全,特别要注意经营融合化,做好“草莓+”文章,经营好草莓后端是个发展方向。
“做好绿色防控,关键是要弄清致病原因,不然试打各种农药都没有效果,还易导致产品农残超标。”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冯嘉玥教授分享了她带领团队历经七年找到草莓新病害空洞病的侵染规律,并研究出两种益生菌配合科学的营养供给,就能实现有效防治。
来自韩国的郑秉龙教授分享了韩国草莓产业的成功故事,他介绍由于人口老龄化、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近年韩国栽培面积每年减少5%,但因为追求品质优质和执行严格的卫生标准,韩国鲜食草莓出口持续增长30年。
“草莓产业中国最‘卷’,但味道最好。”长年奔走在日本韩国的柯行林对此深有体会,他建议四川草莓产业可以借鉴日本的办法,避免同质化竞争,进行差异化发展,比如突出特色品种、强调种植技术优势、打造“限时体验”概念等进行差异化品牌塑造,设置拍照打卡点、儿童友好设施、采摘+甜品制作等复合体验的体验设计,还可以开发现场售卖草莓酱、草莓冰淇淋等加工品、提供可邮寄的礼盒装等,在产品营销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