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湔江堰入选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5-09-10 18:14:56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何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9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第四届世界灌溉论坛暨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彭州市湔江堰成功入选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来自中国彭州的水利智慧,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光芒。

    会议现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马可·阿西里正式向彭州市湔江堰授牌。

    彭州湔江堰是一种典型的双水源互济的水资源调配模式。它巧妙地利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优势,采用平梁分水的技术方法,形成“湔水九分”的水网脉络,解决了湔江来水四季不均,春旱夏涝的状况;并依托地下水浅的优势,挖掘了300余眼自流泉塘,将水源不稳定的劣势变优势;同时采用卵石拱建造技术,做到下面引水,上面种田。这种古老而智慧的治水方式,不仅至今滋养着彭州、新都、广汉、什邡等地良田约20万亩,还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运行两千多年的湔江堰。

    四季平衡稳定的水源,不仅凸显历史文化价值,也具备润泽千年的社会经济价值。湔江流域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扬雄《蜀王本纪》提到的鱼凫即在彭州;三星堆遗址位于古湔江主流河道马牧河畔,据相关记载,制作三星堆诸多器物的玉、金、铜等材料都出自龙门山脉。

    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

    沿着湔江,彭州市打造了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是湔江治水生态价值的充分体现。良好的森林河谷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拥有“国花”牡丹和“国宝”大熊猫两张国字级IP,一年四季雪山映照、百花盛开,拥有丹景山、海窝子古镇、白鹿音乐小镇、宝山温泉度假区等多个旅游景点。

    彭州市于3月正式提交《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申报书——湔江堰》和《关于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支持信》。湔江堰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是一项地表水(湔江)和地下水(中下游泉塘群)双水源互济的自流型灌溉工程,约创建于公元前141年,距今2166年。

    此次申报的遗产体系及保存现状包括水利工程遗存、非水利工程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部分。

    水利工程遗存包括渠首枢纽、渠系工程、堤防工程、闸坝工程、泉源工程等,其中石埂村古河堰为古濛阳河堤岸,原为湔江主河道,历史上曾多次泛滥改道;泉源工程则遍布湔江堰灌区的中下游,包括高堰子、观音泉、双泉凼等357眼泉塘,泉水汇流成境内的黄土河。

    非水利工程遗存包括水利管理建筑设施文翁祠、古桥、古渡口、古村落、文献档案及碑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中文翁祠建于清代,现已建设为文翁纪念馆;古桥包括关口文澜索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凤仪桥和建于清代的集埝桥;古村落有辛亥元勋尹昌衡的故里昌衡村;碑刻有光绪十九年的修四合堆碑告示碑、天彭山上的清代摩崖石刻,这是灌区内小堰规模及其管理的实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蜀王开明治水的传说、刘皇叔与香水井的传说、文翁的故事、石洞堰烧灯的民俗。此外,还有其他周边遗存,如丹景山、天彭门、镇国寺白塔、白衣庵庙等。(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