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有内涵!揭秘蜀乡小麦的“五彩缤纷”
2024-06-11 14:09:2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陈泳秀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何璇 文/视频
5月,蜀乡大地,小麦覆陇黄。走进崇州市桤泉镇生建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麦田,其中一块麦田很不一样,黄色、紫色、蓝色、黑色……姹紫嫣红的景象,让人怀疑闯进了一片“花园”。
近年来,彩色小麦正在蜀乡大地上逐步兴起,尽管尚未形成规模,但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彩色小麦是如何产生的?彩色小麦除了好看,还好吃吗?彩色小麦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彩色麦粒。受访者供图
◎ 高颜值麦田成网红打卡点
5月27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的一间实验室里,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学系系主任、教授蒲至恩向记者揭开了彩色小麦的神秘面纱。一周前,她带领团队成员将崇州基地里的彩色小麦育种材料尽数收割,并带回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彩色麦田。受访者供图
紫色、蓝色、黑色、白色、红色……不同颜色的麦粒被置于玻璃皿中,进行对比观察。“彩色小麦磨成的面粉天然带有颜色,待会加水搅拌会更明显。”蒲至恩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做实验准备。
白色、红色是小麦常见的籽粒颜色。金黄色的麦田,是大众对小麦的直观联想。近年来,随着彩色小麦育种逐渐深入,彩色小麦的功能逐步被挖掘,彩色小麦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高颜值”彩色小麦,正成为观赏农业的新宠。5月初,成都环城生态区金沙农田湿地公园内的锦绣水韵园区里,一条16米宽、40米长的彩色小麦带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这里引种的正是蒲至恩团队选育出的彩色小麦品种。锦绣水韵示范区作物种植业务相关负责人杨俊豪介绍,去年引进的彩色小麦,今年5月成熟后,茎秆、叶片和籽粒呈现出焦糖色、粉色、黄色、绿色、浅蓝色等颜色。“环城绿道比较特殊,种植彩色小麦,可以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兼顾观赏性。”
彩色小麦是如何产生的?
“基因决定了小麦籽粒颜色。”蒲至恩介绍,小麦的“出身”并没有特别之处,它的彩色基因主要来源于小麦远缘和近缘物种,比如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四倍体硬粒小麦、黑麦、偃麦草等,“它们是小麦的亲戚。”
通过有色小麦种质资源与普通小麦杂交,将彩色基因转移到子代中。“彩粒小麦籽粒主要分为紫粒和蓝粒两大类。”蒲至恩介绍,紫粒基因主要在种皮表达,蓝粒基因主要在糊粉层表达。紫粒和蓝粒小麦杂交后,可以获得种皮紫色同时糊粉层蓝色的小麦籽粒。
紫色小麦和蓝色小麦的对比。何璇 摄
◎ 彩色小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可观
彩色小麦不仅颜值高,其“内涵”也不容小觑。
彩色小麦富含花青素,同时具有“高硒低镉”的特点,在提高小麦籽粒中“抗癌之王”硒元素含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籽粒镉富集,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优质功能性小麦,在开发功能性食品方面潜力较大。
彩色麦穗。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通过实行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了8000亩紫糯小麦,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合江县法王寺镇农技中心主任牟智福介绍:“今年是种紫色小麦的第三个年头,每一年公司下达生产订单,按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由于经济效益远超普通小麦,现在全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紫色小麦。”收购公司种植板块相关负责人周易梅表示,收购来的紫糯小麦主要用来加工成紫色全麦面条、紫糯玉浆酒等,下一步还将推出麦酱、水饺、汤圆、包子等一系列特色产品。
在法王寺镇,种植紫糯小麦的势头有增无减。牟智福介绍,这两年不少周边城市的消费者直接来到农户家中购买紫糯小麦,供不应求,“他们买回去和大米混煮,紫糯小麦含有花青素等,营养价值高,口感也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涛及其科研团队从2000年前后投入彩色小麦培育研究中,从地方品种和突变体等育种材料中,筛选出有色小麦种质资源,最终选育出新品种“中科紫糯麦168”于2020年通过省级审定,是西南地区首个集高产、抗病、高花青素于一体的紫色全糯小麦品种。
彩色麦粒。受访者供图
四川从2018年开始,将彩色小麦纳入特色小麦区试组,不需要通过生产试验就能通过审定,加速了彩色小麦的审定进程。近年来,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均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取得进展,彩色小麦科研端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作物诱变育种研究中心副主任蒋云介绍,近年来,我省每年都会有两三个彩色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在这两年,我们团队培育的川辐紫222和川辐紫2号两个紫色小麦品种通过审定。”
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彩色小麦产业都是一个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小莉指出,彩色小麦新品种出现时间晚,产业发展相对普通小麦滞后,发展前景广阔。
蒲至恩指出,彩色小麦产业还存在着加工品类少、加工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解决下游相关产业配套问题,拓展小麦加工产业链。着眼长远,彩色小麦能为四川小麦产业带来多样化的发展机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更具特色的食品选择,实现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彩色小麦产业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樊小莉认为,未来要进一步在彩色小麦的花青素及微量元素富集机理和应用上进行研究,要进一步在生产中获得种植户认可,要在产量和抗病性上取得突破。